【硅谷设计师周报】一年级设计师不合格的学期总结

uxminion-01-00

作者:张挠挠(微信公众号:UXminion)

 

一、如果你听不到我的据理力争,这是因为我连自己都还没有说服

这半年一直在锻炼沟通设计的能力,包括分析不同方案的优劣、解释做决定的原因、在限制中争取权衡的办法。企业级应用充满复杂的流程和多变的使用场景,之前写过心得来鞭策自己不能random。但觉得自己很多时候还是显得随意,提供的理由也没底气——

  • 用户的习惯、喜好和使用场景不一样,面对一大堆方案怎么判断得出优劣好坏?
  • 对某个方案就是喜欢,感觉好看好用,但是拿不出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怎么办?
  • 各方都有自己的道理,是看谁比较强硬,还是看老板的偏好?
  • 经过无数讨论、调研、测试和迭代,似乎找到了还算可以的办法,也有证据来支持了,但过一段时间又觉得不对劲了,觉得所有决定都是我们自己在过家家…

在还没有结论的时候,关于设计的依据、沟通和决策,想到了这半年工作中发生的一些小事:

故事1

R君是一个有多年经验的senior principle interaction designer。开始合作的时候为了提供项目背景他给我和师父过了一遍当前产品中的任务流程。结束后师父问了我一句话:你觉不觉得每个东西都不在他们该在的地方、不是以用户期待的方式去用的?我当时的想法是,这个产品既然经过用户测试了,是用户和R君恰好想到一块儿去了,还是他们根本不在乎?

故事2

有一次和R君讨论。

  • R君:要不我们试试这样做吧(提了一个方案,在白板上拉了个线框),不要拘泥于我们现有企业级应用的风格,我们要提供类似于市场上面向消费者产品的购买体验….
  • 我:等下,我好像从没见过任何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像这个方案这么做啊…
  • R君:嗯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我们就是有这样那样的技术瓶颈和规范标准需要考虑啊。
故事3

在每周例行的review meeting上展示自己的设计。PM和Dev lead戳着屏幕开始提供反馈,产品组VP大老板H君在一旁不动声色。终于他开口了。

  • H君(有礼貌地):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把这个字往上移一个像素,让它和旁边的字底线对齐。
  • 我(羞愧难当,也好奇他怎么不对重大修改提提意见,却注意到了我这一个像素的粗心):啊对不起!我只顾着改别的了…
  • H君:没关系,我只是不想我的程序员看到这个视觉稿产生困惑。
故事4

和比我早一年入职的S姐一起做项目,合作的产品组节奏快要求高人人强势。老板H君选了方案A。S姐和我都觉得不对劲,认为还是方案B好。但我们也都知道和这个产品组的人吵一般都是浪费时间。我摊摊手表示算了。过了两天,S姐整理了大量市面上的相关设计,发现方案B的设计思路显然更受用户欢迎、更能提供好的体验。她把这些资料连同自己的分析发给了产品组,一向以强势固执闻名的H君被说服,改主意选了方案B。事后S姐跟我说,这是她和这个产品组合作好几个月来第一次主动据理力争成功,以前总是听他们的,但这次她就是觉得B设计更好。

故事5

K叔是个business strategist director。在设计产品D的时候他建议重用产品C的版式,理由是C和D是有联系的,他不想为了一个类似的东西浪费更多的开发成本,另外用户看到相似的内容不同的设计也会困惑。我觉得D和C的用例还是有很多不同,这么做可能并不理想,但还不确定用户是什么想法,没能找到足够依据反驳他,而且也觉得为了这个不确定的改变去占用开发成本可能确实不值得。后来为产品D提供了几十个方案都行不通,我开始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很多人都不明白在K叔提出的版式下这个页面的信息该怎么理解。组里的用研和我一起分析了产品D的信息架构和用户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一种和已有版式不一样的设计,给大家看后也确实更容易理解了。后来采用了这个新的方案,K叔也没有再说什么。

1-3这样的事会让我灰心丧气,觉得体验这种东西难以捉摸,兼顾用户体验和多种限制得到的产物只能是怪胎,团队工作的特点更增加了不确定性。

类似4和5的事可能会给我一些信心,但皆大欢喜背后总会有欠考虑的决定像是定时炸弹。设计师自己难免偏颇,从用户研究和测试中获取的反馈往往有限,来自技术开发、产品功能和商业策略等方面的限制连番轰炸,有时甚至决定用哪个设计完全由老板的个人喜好决定。这些工作中的点滴有时让我不知所措,觉得评判和选择设计方案就像用好人/坏人来评价人一样不可能。

但至少也让我意识到:

  • 脱离特定的情境和需求无论对设计还是评价设计都是很难的。
  • 解决方案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用户习惯不断完善;设计师要有这样的敏感嗅觉。
  • 技术瓶颈和规范标准不是限制,而是常态;不是敌人,而是伙伴。
  • 强迫症和完美主义应该成为习惯。
  • 你可能想象不到产品组的micro-management有多严重,但有几双犀利的眼睛帮你矫正细节也许不是坏事。
  • 不要因为自己的懒惰和懦弱放弃尝试,在争取之前不要被臆想的结果束手束脚。
  • 在设计面前就事论事,忘掉办公室政治和上下级关系。
  • 自己的设计不能藏着掖着,但更要注意收集反馈的对象和时机。
  • ……

我知道自己不能放弃尝试和思考,需要更多的耐心、更多样的项目经验、和不同人更多的交流,特别需要增加和用户的接触,才有可能更从容地处理不同情况,在不确定和限制中找到权衡的办法。

 

二、如果你看我什么都在做却碌碌无为,这是因为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有时候我很满足于做美工抠界面,就算是初期探索阶段的方案也尽量不那么低保真,PM也经常把需求抛给我让我去把界面变好看。我不介意付出更多精力去做这些,因为我希望从自己手里交付的设计稿能够带给人至少一点点愉快或者会心一笑。

和老板提到这些工作内容的时候她听起来惊讶又失望,一种”什么?他们就让你做这些?“的语气。组里有很多设计师和我的工作方式很不一样,他们已经很少去设计界面了,更多时候靠的是一张嘴、辅以线框图和演示文稿。的确,越来越多的产品都没有传统意义的用户界面了,很多趋势分析会说用户体验的概念会变得更模糊,UX设计师会被笼统地称为产品设计师,承担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和一部分用户研究以及开发的任务。

每当觉得自己的视觉设计太差,去膜拜dribbble上的作品、到处找AI,PS和Sketch教程的时候,另一只手又会不由自主的抓起那本Articulating Design Decisions,或者去学习Guide for Design as a Business Value,觉得自己更应该提高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商业头脑才能达到产品设计的目的、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在讨论信息架构、任务流程和交互patterns的时候又总是忍不住去想视觉设计的细节。迷茫于设计师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分配精力搭建合适的技能结构,感觉自己往往浅尝辄止、疲于应付。

之前在一篇心得里说,正是用户体验设计包含的多种角色和它们之间模糊的界限让我们的工作变得有趣也富有挑战性,我仍然相信这点。体验不局限于实际的界面,不局限于任何用户和产品直接进行交互的机制,而是弥漫在用户生活中和产品产生交集的方方面面。作为设计师我们不愿意放手任何细节,细到文字用哪种深度的灰色、图标周围的留白有几个像素、动效的变化速率等等,都会影响用户的效率和情绪。而对这些方面的考虑和较高层面的需求规划、信息架构与商业策略不应该冲突,最好不要过早过深地钻进这些细节而意识不到方向的错误。要根据具体情况,在特定的阶段找到合适的队友一起做适当的事。每个人术业有专攻,2016年我会继续寻找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三、这篇不合格的年终总结充满疑惑,如果有一件事是确定的那就是感谢

一年级设计师的第一学期虽然有困惑和挫败,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感悟。现在看刚入职时做的东西常常有不忍直视之感,我会一边考虑怎么改进一边感谢这样的blessing,至少我还没有原地踏步。把所有迷茫和不确定带到2016年,我不觉得遗憾也不期待很快就得到答案,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不孤单。

大家新年快乐!太多的感谢要送给一起打造UX Minion的队友和所有一直支持帮助我们的亲朋好友。一起收集、阅读和点评文章、反思工作中的细节,用画笔吐槽设计狗的日常,这些难得的经历中有太多的收获。新的一年我们有新内容正在策划中,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多有用有趣的UX故事。

 

 

 

 

文章来源:UXminion硅谷设计师周报
头图来源:http://www.tnooz.com
UXminion公众账号:
uxminion-2dcode

=========================================
不知不觉UXRen社区官网已经2岁了, 在这里小编要感谢那么一如既往支持本站的油茶人。 UXRen.cn欢迎油茶人投稿,提供有价值的资讯、线索、点子及建议。 
邮箱:contact@13tech.com.cn 
注明:本站内容及数据部分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4 条回复

  1. 头像 醉春说道:

    我也想听大家的建议!谢

  2. 头像 春卷说道:

    讲故事很有意思,不过故事1和2不知道在说明什么。。。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