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以设计撬动健康觉醒(十天台北)

a111

作者:Sabrina

 

我是台北人。爱台北,爱食物,更爱大自然。

 

所以一直非常关注食物安全的议题。

 

台北的上班族有7成是外食族。很多人明明知道每天在外面吃饭不健康,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因为‘好吃’,因为方便,也因为实在很便宜。然而,无论对个人、家庭、或社会来说,这都不是长久之计。大肠癌的威胁,上班族普遍亚健康的状态,地沟油的传闻,都为社会敲响了警钟。

 

有何对策?

 

创新设计或是出路。

 

2016台北世界设计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 ® Taipei 2016)最近与Continuum合作,希望透过设计让台北成为更健康、更宜居的城市。

 

作为这次设计调研团队的local partner本地伙伴,我有机会透过来自香港、德国和意大利的团队重新认识我的城市,对设计思维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分享快乐。

 

对象的挑选:越多样越好!

台北的食安问题複杂,牵涉范围很广。Continuum团队切入的角度从年轻白领、妈妈与农夫三个族群出发。

 

短短十天,我们进行约二十六场个别深访。访谈对象横跨年轻白领、农夫与妈妈。其中,每个族群都能再细分成不同的小群体,不论是有机或惯行农夫、在意健康或天天快餐的上班族。透过访问正常和极端值,我们慢慢归类、靠近想锁定的群体,并寻找各族群中的饮食、生活模式与洞察。

a1

质化深度访谈访不像量化研究,没有一百个人的表面数据为某个答案背书,所以重点在于找到每个族群决定性的需求与洞察,以确保发想出来的概念能成立。

 

如果,运用同理心敏锐挖出洞察,是偏向右脑的设计力; 那麽串连起各个需求以发展健全完整的模式,便是偏向左脑的商业力。而这两件事情密不可分。因为需求,正是来自对利益相关人的深刻洞察,当一个模式能满足所有利益相关人的需求时,人们才会愿意使用它。

 

以年轻白领为例,他们可被细分为好几个不同的小群体。

 

每个小群体对饮食健康的重视程度与原因都不太一样。有的人因为信仰问题,在意吃下去的肉品是否符合人道宰杀流程,否则宁愿只吃蔬菜; 有的人关心父母健康远多过自己,希望买最好的给父母,自己吃炸鸡便当就很开心。选择拥有不同看法的受访者,能帮助调研团队釐清各种心理洞察,串连起能触发目标族群行为的动机。

 

三个小时的访谈,是受访者一生的精华浓缩

一份访纲有三、四页A4那麽长,上头清楚的将访谈分为不同模块。从五分钟的破冰介绍、二十分钟的饮食认知测试、三十分钟关于人生的阻碍、价值和梦想。是的,你没看错,明明是针对饮食议题所做的访谈,却问到「人生阻碍、价值和梦想」。

a2


很多时候当我们直接了当的对受访者问到:「你需要什麽?」要嘛得到很表层的答案像是我需要多休息因为我很累、工作很忙,要嘛问到最后他告诉你:「我也不知道耶…。」

 

所以在访谈时,我们会问那些关于理想中的生活、未来梦想、成功等,于他而言是什麽景象?而要达成那幅景象前,他受了什麽样的阻碍?

 

近期很红的阿德勒心理学主张,应全面而非片面地把人看做一个整体。受访者的每个想法与行为都其来有自,饮食模式与生命经验、心理观念都有关联。

 

这次的调研过程裡,调研团队就发现,他们原以为应该是人生胜利组、吃好过好的白领族群,竟然是此次调研的三个族群当中最不快乐、最无助的一群人。

 

而他们在工作中找不到的成就感,部分也被转嫁到近来兴起的健康运动风潮中。相较于事业上抽象的未来目标,具有挑战性又可视化健身成果,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意义,进一步也影响了饮食习惯。

 

用五感体验做调研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位受访者,Continuum团队除了透过文字访问,也参与受访者一部分的日常生活。

 

a3


 

例如跟著妈妈们一起经历买菜和煮菜的流程,又或是要求白领们写下自己的饮食日记,详实纪录日常三餐都吃些什麽。

 

为了健身而严苛要求自己饮食的上班族女孩,原来依循的是教练开的菜单; 为了信仰而严格把关每样食物来源的年轻爸爸,也会在过度忙碌的上班生活中选择基因改造食品。

 

这些辅佐资料就像证据,除了印证著受访者说过的话,也带出更多受访者未提及的影响与动机。

 

除此之外,观察受访者身处的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之一。其实为何他们要大费周章,从上海特地跑到台北亲自做调研呢?打电话不是一样的吗?

 

「还有很多其他可以了解的啊!」Josipa眨眨眼。

 

基本上,每场访问都会尽量安排在受访者的家中或者他们喜欢的环境进行。调研团队不只是录音录影记下访谈过程,也会拍下环境中几个重要角落的照片。例如:书柜。

 

书柜根本就是面赤裸裸的镜子,映照著一个人内心的期待、担忧和幻想。从受访者书柜中存放的书籍类型,就能猜测他的部分人格是如何被影响与养成。

 

另外像是几个摆在显眼位置的物品,也都可能是对受访者而言很重要的存在,例如一进门就映入眼帘的神桌,或者是摆在电视旁的Xbox游戏机。这些透过五感观察到的资讯,都是不能忽略的重要细节。

 

视觉化图样提问,让受访者更好进入问题中

Continuum的团队问了许多抽象的想法问题。例如:「当说到健康,你想到什麽?」「大自然对你而言,是什麽景象?」

a4

 

受访者一听到这样的问题时,常常会突然愣住,不晓得怎麽回答,但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答案。

 

有些时候,他可能还沉浸在上一个问题的思维中尚未抽离,需要被引导进入另一个情境才有想法; 也有些时候是千头万绪在他脑海裡,短时间内却不知如何组织、从何说起才好。

 

Continuum调研人员的做法是,针对这样的问题使用图像或字卡,让受访者选择符合他们心中的答案,并进一步作解释。

 

受访者会被邀请依照重要程度排列每张小卡,这帮助受访者更有逻辑的讲解自己选择的依据,而调研人员也能更有系统的组织受访者的回答。同样的图示与字卡,在各个受访者手中形成不同的排序。调研团队就能从每种不同的排列组合裡,进一步的挖掘最接近受访者心中想法的资讯。

 

做调研就像洗三温暖,忽冷忽热才专业

「资料,就像牛奶,越新鲜越好。」每天访谈行程结束后,我们会有一段总结时间,根据当天访谈内容提出不同想法,甚至是新的核心概念都有可能在这时候灵光一现。总结时间,我们抽离访谈过程中无限认同受访者的心理状态,依据对谈中的所有记录和感受,拼凑这个人之所以是这个人的原因,小心谨慎的将他分析和分类。

a5

 

这奇妙的转换就像在泡三温暖。短时间内,调研人员获得他的家世背景、对成功的愿景、梦想蓝图、生活起居,甚至与亲密家人或爱人的关系。在这麽大量深入的讯息中浸泡太久后,我们又跳回冷水池,重新解析在热水中的各种感觉和讯息。厉害的调研人员得在一定时限内来回洗几趟三温暖,还不得头晕目眩、失去方向。

 

找团队成员像均衡饮食,越多样越好

 

第一次跟Continuum见面,来自德国的Josipa问我大学念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经历。我紧张的说我不是设计师。

 

她笑着回我:「太好了!你不是设计师,可以给我们不同观点的建议!」

 

Continuum的团队成员背景很「缤纷」。

a6

曾居住在克罗地亚、德国、奥地利和英国的Josipa不但精通设计、商业策略和烹饪,更是上海同济大学的设计思维讲师(然后中文也讲得不错!)。

 

来自意大利米兰的Federica同样有趣,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办事效率特别高,是特、别、高!她在上海念过书,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农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其实就是旅行控),还设计过一个减少博物馆门外排队时间的APP。

 

来自香港的Hedy,精通两文“四语”,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人生经历,几乎见到谁都能聊上半天。业余时还做翻译、表演、也是媒体人和芳香疗法爱好者(难道这就是所谓的generalist?)。

 

听说,她们这种“多栖型人才”在Continuum才是主流。

 

对说者或听者而言,这样的人生,都只是几个字就过去了。但实际经历那段人生的那个人,却是在漫长过程里不断挑战自己、完成目标,也代表着他有更多意愿离开舒适圈,保持好奇、继续探索这个世界。
a7

有一位上班族受访者说:“虽然我不太喜欢吃菜,但是我妈妈做的蔬菜我会吃。而且长大后也会怀念那个味道,到餐厅里也会想找这道菜。但我找不到一模一样的味道。”

 

调研后总汇时,Federica说:“他很想念妈妈,所以才会一直去找妈妈的味道。”

 

Hedy说:“味觉有物理也有心理层面的,精神上的享受往往胜于舌尖的感知。” 

 

Josipa说:“他对回忆中味道的寻找,如何能够帮助我们设计出有情感共鸣的健康饮食概念呢?”

 

每一天,我们的总汇讨论都会让我非常兴奋。这个过程就像潜水:队员同心协力去探索海洋不同的角落,来越走越深,而海底,总有宝藏。

a8


一场田野调查,接收到的信息都相同,每个人的解读方式却不同。调研人员过去的经验背景越多汁丰富,就越有机会形成一个独特且包容力强大的世界观,以避免过早在心里形成对受访者的结论。

 

世界只有一个,但世界观却有无限种。当一个调研团队的背景经历越多元,就能看到各个不同的层面,找到每个看似平凡无奇人生中的独特之处。

 

好的调研人员像镜子,映照世界的同时也审视自己

由于过去的相关工作经验,我对这次的调研主题有许多强烈的想法,像是有机的定义,我有一套自己认为最正确的标准。

 

不同于我们的Continuum伙伴。他们像一张张白纸。

a9


 

无论心中同意与否,他们都专心融入对方的话题。透过眼神和响应让受访者感受到「我愿意了解更多」的信号。

 

这听起来很简单,甚至像废话。

 

但思考一下,当无神论者遇上虔诚的教徒,他必须在访谈过程里一同感受信仰在对方生活的重要性,建构出原本自己不相信的、有神的世界。当强调个人精神的欧美文化遇上家庭观念强烈的团体精神,他必须随着受访者的叙述一同理解:符合父母的期许有时会优于追求自我实现。

 

而有趣的是,当我练习置身在受访者的世界里,我也开始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起自己。

 

原来,是过去接触的社会企业团体与农夫,建立起我对有机农业的认识;是我的成长环境与教育,让我看待成功、描绘梦想的方式与他人不同。

 

观察自己,我渐渐了解在每个访谈中我所产生的想法和情绪,部分可能是来自过去的经验或家庭背景,当我不经意地在心中下定论时,我知道哪些可能是出自我个人的刻板印象。所以更能提醒自己,要聚焦在受访者「他说什么」,而不是急着定义「我觉得受访者是这样」。

a10

作设计像打棒球,有雄心也要务实

我问Josipa,在Continuum工作最累的是什么?

 

她说:「当客户感到害怕而不敢尝试时,我会很疲惫。」

 

我再问:「那你呢?当面对一个挑战、拿了资金,在执行的过程里,你也会有害怕的感觉吗?」

 

她想了一下,说:「所以我们从不走捷径。」

 

如此坚定。

 

跟着Continuum团队一起进行调研访谈的这几天,一天三到四场访谈,每场访谈两到三个小时,晚上还有个分享总结。我每天回家都是腰酸背痛。

 

累人,但必须如此。

 

当设计团队在寻找解决方法时,得按照着一套标准的设计思考流程,偷懒不得。从分析客户公司的品牌资产、锁定的市场规模,甚至对员工作访谈,都只是为了找出客户面临的真正挑战。接着进入数据搜集、调研分析等等环节。

 

有时为了厘清一个问题,甚至得花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访谈。

a11

 

很多情况下,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的真正需求,不会显现在文字言语。所以设计团队会尽可能地获取信息直到深入核心。

 

许多人从旁观察会觉得这方法繁琐、没效率。但唯有扎实的执行每个环节,才能避免调研过程中的主观性和可能出现偏颇之处。

 

唯有设计团队对自己有信心,跑过调研分析与发想的繁复过程,同时不断挑战彼此的概念、讨论想法,确保每位成员站在相同的共识基础上,最后产出的结果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

 

不同的客户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深信不疑的观念。当客户感到害怕,他们会质疑团队所有努力的过程。

 

只有在产出的创新概念也能说服自己时,才有机会说服客户。

 

就像打棒球,设计团队要想的不是创造一个巨大的改变,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放弃能够颠覆整个世界的自以为是的思维,拥抱现况中可以被改进的因素,让改善过后的未来不能输给过去。

 

 

 

 

文章来源:CONTINUUM
 图片来源:花瓣网
==============================================================不知不觉UXRen社区官网已经两岁了, 在这里小编要感谢那么一如既往支持本站的油茶人。UXRen.cn欢迎油茶人投稿,提供有价值的资讯、线索、点子及建议。邮箱:contact@13tech.com.cn

注明:本站内容及数据部分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UXRen社区发布文章均来自UXRen会员原创、成员投稿、活动笔记、翻译组原创或者授权文章,部分文章为转载内容,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添加qq:497027206(小编Tracy),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