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Ren原创】应届设计师,如何搞定Google Interview

index

作者:Yibo Dai

 

 

Yibo Dai: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于今年3月从华盛顿大学的 Human Centered Design Engineering 项目毕业,并将于6月加入 Google 做交互设计。

 

前言

历时四个月的找工作终于结束了!回想起来,有许多事情真希望最开始就能知道。它们或是来自对失败与成功的反思、或是来自帮别人模拟面试得到的启发。为了感激一路上收到的许许多多的帮助,把这份恩惠传递下去,于是写下这篇经验帖,希望能帮助到未来找工作的同学们 。

需要注意的是,找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一个帖子肯定是无法顾及所有的。这个帖子是以个人经历为出发点,将反思与学习分享给大家,希望我走过的弯路之后的能少些人走,希望我通过失败学到的教训能以更小的代价被学到 。本帖适合的听众为即将找全职工作的初级设计师(Junior Designer)。由于更多地是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这个帖子并不是一个详尽的《完全攻略》,而更像告诉你哪儿可以发现特殊装备的游戏攻略。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消化以下内容,我建议大家阅读之前先对面试的流程有个大致了解,知道有哪些环节,要准备什么,甚至经历过一些面试比较好。

接下来我将详细讲以下几个方面:

  •  如何准备面试
  •  面试中如何发挥
  • 一些感悟

 

一、 如何准备面试

在这部分,首先讲一下所谓知己知彼到底要“知“什么,接着说一说如何安排时间。然后聊聊大家都不能再熟悉的“作品集”。最后侃侃“英语”这个硬伤,以及如何自我治疗。

 

知己知彼
相信大家都清楚了解自己与对方公司的重要性 。但具体要了解些什么,我在初期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我当时觉得就是拿着我做过的项目,列举我的 各种经历呀技能呀,然后 向面试官进行自我销售。但后来发现,如果对自己与所面试的公司缺乏一定的了解,面试中常常会给出很肤浅的答案,或者隐隐觉得我没有说到点子上,对方听着没什么共鸣。有一段时间每每撂下电话,就会慨叹一番,“天啊,我居然说出了那种蠢话”。那言归正传,先说说“知己”。 这包含太多内容了,比如个人的优势,劣势,以及在 design process 里最擅长什么,最想提高什么。后来我才意识到,在这短短的 UX 经历中,通过数量、内容、形式有限的项目,  想真正了解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实属不易。我在准备面试时候看了很多关于 design thinking 的视频,以及听一些 有经验的设计师的演讲。一方面通过与他们进行对比,一方面通过回顾自己做过的项目,我的个人定位才逐渐形成。比如面试后期被问到 “What do you want to improve during the next year?” 我比较常回答说:首先,作为junior designer,honing my design skills是很重要的;其次,我刚刚毕业,对于 navigating desig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经验很少,所以想学习一下在real world中,design 是如何与 technology, business 互相协调的;最后,我认为自己还是没能做到 designing with a large picture or long-term vision in mind,希望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有所提高。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对方。找工作也算一个 “User-Centered Process”。了解了对方想从你身上发现什么,才能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来“包装”自己。那从招人的公司角度来说,他们想要从我们身上看到什么呢?在众多因素中,我想说三个较少被提起,但绝对重要的特质。

a. Justify your decision

对于不同级别的设计师,公司看重的特质也不同。我想大部分读这篇文章的小伙伴都是 junior designer,没有太多的业内经验。我曾请教过 Amazon 的一位 senior designer,他说招 junior 的时候,考察的重点是他们是否能 “Justify design decisions”。这一点我在之后大大小小的面试中都得到了验证。比如说,在介绍自己的项目经历的时候我会提到自己想到过的几个备选方案(Alternatives),说明是什么原因让我最终选择了其中的某一个方案;或者在谈话间提到 justify decision 的重要性。这时候,对方往往会立刻产生共鸣。所以准备面试的时候,一定要确保你能解释的清楚 why it’s A, not B ,并且让对方感受到你是一个重视 design decision 的面试者 。

b. 让对方看到你的整体观

学校和职场是不同的环境,象牙塔里的我们做的课程项目只关注了 “user (design)” 的需求,而现实中还有来自 “technology” 与 “business” 的需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无论它的愿景如何,归根结底都是需要 盈利的(generate revenue)的。所以即使是 junior designer , 对方也期待你有基本的整体观。一个好的佐证是我在讲实习的项目时,每次提到 gather requirements from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design perspectives 时,对方都会明显地表示出满意,还会对这部分给出 follow-up question。

c.  了解你面试的公司需要什么气质的设计师

从产品、公司官网、面试过程中,七七八八地能感受到这个公司的文化并且能猜到它们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以我面过的公司举个例子吧:GrabTaxi 是一个发展速度极快的unicorn ,职能分配的比较清楚,有专门的 researcher 和 visual designer。面对众多挑战与强势的competitor,它需要的是一个灵活的、有热忱的、善于沟通合作的 UX designer。Yelp 虽然比较大也有一定的年头了,但 design team 很小,而且 business 对design的影响极大。它更需要一个visual 能力好的,懂 business 的,足够强势并能和 PM 据理力争的 UI designer。Google 的话,个人认为它对于 junior designer 最最看中的是 passion,是否好相处,以及用发展的眼光看 how promising s/he is 。那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来打造自己的“气质“呢?以 Yelp 为例吧,我从 job description 中发现他们很重视 UI,另外从一些 news article 中感受到他们对 business 是很看中的。所以我面试时候会在presentation、critique 、questions for interviewer等环节中表现出我 UI 方面的能力以及对 business 的兴趣。

 

二、时间安排

时间安排是技术,更是运气。不凑巧的话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拿到的offer就要截止了,还在面的心仪的公司却还没给结果。我在后期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或者感觉自己还没掌握面试的节奏,却接到了很重要的面试,生怕搞砸。几个比较笼统的建议:

  •  注意一下大公司的校招时间。如果没记错, Facebook 是九月份开始招下一年的 new grad?那就意味着要在毕业的前一年早早开始准备了。
  •  整体时间规划灵活一些。我最开始以为2个月怎么都找到工作了,可现在4个月过去了哈哈。幸亏当时没早早把回国玩的机票给定了。
  •  尽量别在最初把 dream company 都申了。一般来说前几个面试都是炮灰,都是成功之母。
  •  对于面试过程超级长的公司,早点投简历。尽量避免其他 offer 都来了,它才进行到一半的情况。
  •  虽然花上个数月找工作不罕见,但我建议保持在2-3个月,最多别超过5个月。找工作很容易感到疲惫,尤其是那些 design exercise , 后期真是做到心累。所以尽量速战速决!

 

三、作品集

每个人对作品集的看法不尽相同。个人认为,

作为刚毕业的学生,作品集就是自己的第二张脸。

我的 portfolio 不知改了多少个版本,直到我看着它觉得“对,这就是我“,见其如见我。关于细节的问题有太多文章讨论啦,比如是自己code呢还是用website builder(比如Wix, Squarespece),如何写 process , 放几个项目合适,等等等等,在此就不赘述了。下面分享我在面试后期的两个重大发现。

 

1. 你放什么项目 ,以什么顺序放,会影响别人对你 skill set 的认知。

我前期放的内容很杂。主页那一眼望过去,有mobile, 有 watch, 有 website等等。有一个面试官看着我的网站就说,看起来你有过蛮丰富的 project 经历啊,也可能是因为这点,我在某次 onsite 面试中被三个人考察了 cross-platform design,但实际上我并没有 cross-platform design 经验。后期我把 project 内容和顺序都进行了调整,前几个都是 mobile。这样看起来我更像一个 mobile product designer。不久,有 recruiter 联系我时直接说,感觉我很适合做  mobile designer;以及 Google 后期进行 team match,联系我的manager都是做mobile的。让别人看一下你的网站,描述一下对你的印象,这对验证对自己定位与你呈现出来的 image 是否相符很有帮助。

 

2.  作品集中每个项目的行文顺序要与你讲故事的顺序相符

电话面试中有一个很常见的环节——“Walk me through a project that you are most proud of”。这个时候考察的是你如何 tell the story。最开始我的项目的结构就是 UCD process,内容上文字太多,图片太少,还抓不住重点。后来我逐渐学会了如何把这个项目讲的生动有趣(如何讲项目在下一部分“临场发挥”中会介绍),这时候才发现我项目里的内容不能很好地辅佐我来 tell story。顺序都不一致啊,总不能让人家 在你的网页上上下滑动找你说的内容吧。另外,我想突出的重点,必须是一目了然的。比如我想展示 A B 之间的不同,无论是用图、表格、还是什么形式,总之这个不同要足够明显、对比足够强烈。所以我对内容进行了调整,这样一边讲一边可以告诉面试官该看哪儿,时刻保持 on the same page,同时能够告诉对方从哪张图片可以看到我正在解释的一个内容重点。

 

四、英语!英语!英语!

有没有觉得用英语说个话智商都降低了!不自觉地就详略不得当!挂完电话,回忆起刚刚自己说的那些车轱辘话心中郁结难舒!关于临场发挥,我在下一节会提到,这里先说一下日常中如何锻炼。

 

1. 把自己沉浸在英语环境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平常不多听、不多说,面试时候也别指望一道灵光劈下来自己变成 native speaker。日常积累很重要。我个人很喜欢听设计、产品、投资、心理学相关的 podcast。比如日常commute啊,做饭的时候啊,都可以听。有段时间听得非常频繁,惊喜地发现英语顺畅了好多哈哈。除此之外,多和外国同学聊聊天、当当实验被试,这些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模拟面试的帮助非常大
能准备的环节当然要好好准备,把这部分语言练熟了肯定是好事儿。模拟面试(Mock interview)就是个好方法。在准备面试的时候给其他人讲讲你的项目,看看自己是不是解释清楚了,够不够生动,有没有太冗长或者太简略;再 mock 几个常规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典型的 behavioral question 等等。我给别人 mock interview 一般是两大部分:自我介绍 + walk me through a project 。讲project 的时候我会提一些 probing question来考验临场发挥。有时候真的是“当局者迷”,通过 mock interview,听听别人的建议,帮助非常大。当然许多时候会被问到没准备的问题,本来就紧张,用英语反应又不灵敏,大脑就短路了。下面一期内容中我会介绍一下如何加强临场发挥的问题。 
 

五、WALKING THROUGH A PROJECT

对于1小时的电话面试,walking through a project可能占了30分钟;对于30分钟的面试,它能占上15-20分钟。通常电话那头是 designer 或者 manager ,他们关注的重点并不是你这个 project 多么有趣,而是你面对什么问题,挑战性如何,如何解决的,解决的怎么样。

 

1. 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详略不得当、重点不清晰”是我在 mock interview 中发现的我最突出的问题。原因嘛,我觉得基本有这三条:

  1. 对项目理解不深刻;
  2. 对对方感兴趣的点把握不准;
  3. 不够熟练,临场紧张地照本宣科。

我记得2月初的时候面 Twitch,对方是一个designer,让我讲项目,我刚刚讲完 research,他就把我打断了。问我“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nteresting part in this process?”这时候我就意识到“糟糕,他肯定是觉得boring了。”果然这面试就挂了。Recruiter 给我的 feedback是,面试官没法从面试中了解我的design process。后来经过反思,我意识到重心不该放在“sell the project”上,不是那些很细节的结果。比如,我曾经把research所有finding都提了一遍,还把 feature 说的很详细。这些对方不是很关注啊!试想一下,我面试一个做ride-sharing app 的公司,讲的 project 是关于如何安装温控器的。所以我这个 project 做的到底是啥,对于他们没有什么借鉴性。

那么面试官想看到什么呢?他想看到的是这个candidate面临过什么挑战,怎么解决的,解决的如何。一个理想的状态是,在我讲完这个项目后, 这个面试官可以判断出你我工作风格,以及我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些讯息如何传递给他们呢?我的方法是,先把这个 项目中全部的挑战都想一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在没钱没时间还没有现成数据的情况下要做 user research;我要设计一个教别人安装温控器的网站,却发现我自己要先了解所有的电路接线原理,这些非常technical 的知识学起来很难;我把 wireframe 贴在墙上邀请不同 team来提建议,结果 marketing 和 engineering 给的建议矛盾了。那么,这三个challenge就是我要突出的,而我讲的这个Process实际上像一条隐形的河流,只是要推着面试官顺流而下,看到沿河的三道奇观。

除了challenge之外,下一件事儿就是想一遍:我在设计的过程中都做过什么决策?比如方法的选择,iteration之间的改动,等等。注意这里要说一些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决策,不要又把许多细节描绘出来,比如颜色啊,字体啊,诸如此类的细节。 对!还是那句老话,justify decision。

于是到后期,我把重心放在选择了什么方法,iteration 之间有什么显著提高(最多3点,长篇大论地说自己做出的改进又变成推销产品和项目了),用户测试的发现让我做了哪些大方向上的改动;还有一些能显示我 soft skill的challenge,比如如何把那些特别晦涩的电路接线方式都学会了,如何与其他team 合作的,如何解决冲突的feedback,诸如此类。而对于那些 feature啊,research finding啊,改动的细节啊,对方要是感兴趣,一定会问的。

 

2. 起承转合

如何组织语言,清晰地讲 project 呢?我总结出来个人的一个套路与大家分享。但切忌生搬硬套,仅供参考。还是以我的实习项目为例吧,一个教 home owner 安装温控器的网站。

起:用一个 高度概括来开头

用一个high-level introduction来开头。一句话说明这个产品干嘛的;点明我的职责;结果impressive的话就简略地提一句,比如 shipped or not,impact。切忌在这部分说太多!“起”的目的是给一个 rough idea,帮助对方进入正题。一定要懂得收住

承:用过渡承接

以我实习的项目举几个例子吧。在介绍总体情况后,我通常停顿一下表示“告一段落,即将进入主题”。我发现许多同学喜欢直接讲 process,但我意识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是先说明“问题所在,动机何来”,让对方觉得你接下来10分钟说的话都是关于解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我的过渡句就是”Before diving into the process, I want to talk about why we built this product.”。比如,我们一直都把产品卖给professional contractor,但现在要进军 home owner市场了。那你看这安装说明书,多么晦涩难懂,home owner怎么能看懂呢。于是我们决定做这个网站,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他们安装温控器。至此,我再用一句话过渡到 process。”To solve this problem, what did we do within that six weeks? We started with research, blah blah blah” 讲完research后,我再简单地过渡一下:”With all these in mind, I came up with the following design principles and success metrics, which you can find in the colored box”。以此将research finding和下一步衔接起来,还告诉了面试官从哪儿可以看到我说的那些信息。

转:转用来引起听众兴趣

转尤其适用于讲challenge、findings。以我的 项目举例,我们没有任何user data,没有时间没有经费,这让我怎么做research。”When I started with research, I realized a challenge that we had no user data at all, and faced with limited time and budget, what should I do? There’s always a way. Blah blah blah” 接下来我就开始讲我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做调研。“转”真的是最精彩的部分。要知道很多时候现实中并不像学校里那样,我有两周做个 contextual inquiry,请朋友喝杯咖啡就好了,或是做个 survey,还有时间阅读阅读文献。所以如何在不理想的环境下寻找最优解,这就是一个考察点。另外一个“转“就是如何根据testing的结果来调整设计。那些unexpected findings都是你可以侃侃而谈的资料。顺风顺水未免太无趣、实际也不太可能,对于我们的设计,有所转折、有所学习才比较有趣。

合:点出项目的最终结果

结尾点出 performance/impact。有数字是极其好的,我个人也偏爱以数据说话。没有的话可以说说项目意义、学到了什么、impact如何、得到的feedback啊,等等。

 

3.   抑扬顿挫

保持听众热情很重要。我在给小伙伴 mock interview 时候发现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以同一个语调连续讲10分钟的项目,感觉在机械地向我倾倒信息。这里我们可以想想音乐,一个重要的技巧就是利用声调、停顿来影响听众情绪。我并不是说要把面试变成一个 drama,而是适当地通过变化来突出重点。举个例子:”I started by gathering requirements from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of course, design perspectives.”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三个并列的内容,下一步是对这三项一一解释。因此对business, technology, design 这三个词我都抻长了一些说,并且和下一个词中间多空了半秒之类的 。

注意互动

 举一个自己的例子,我讲 项目时候,提到这里遇到个challenge,我会笑着用疑问的语气说,”Here I met a challenge. There were conflicted feedbacks from marketing and engineering teams. So, what should I do?” 对,这就是我们小学就学到的“设问句”。通过设问,我就可以 involve interviewer into the story。这比平铺直叙地说我遇到了一个什么什么challenge,我怎么怎么做的,要更生动一些。

随时解惑

在过程中要注意面试官的反应,切忌自己讲了很久,对方实际在一开始就 lost 的情形!比如我讲 项目时候,如果发现电话那头已经沉默了好一阵(“通常都会有 yeah, yeah 之类的回应“),我会找个节点问一下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 at this point?” 通常对方真的是有疑问的。也可以在最开始就铺一个基调,说 “Feel free to cut me off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Let’s make sure that we stay on the same page. Sounds good?”

 

六、BEHAVIOR QUESTION和其他问题

Behavioral Question有个通用的STAR Method 。先说明情况(Situation),再说你做了什么来应对(Action),最后说结果(Result)。比如面试官问“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are unable to meet a deadline“。这时候不要说一些 general tactic,而要给出 concrete example。我经历的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当时说了太多general的方法,对方好几次地提到 “Give me an example”。另外,举例子实际上对英语为第二语言的我们将观点表达清楚很有帮助。使不出纵横捭阖的气势,那我就娓娓道来一个故事吧。

推荐一本书 Cracking the PM Interview,我是按照它里面的问题以及技巧练习的。除此之外网上有特别多的资源,尽情 google 吧!

除了Behavioral Question,我们还可能遇到其他的一些问题。比如“你如何获取设计灵感”,“你最喜欢 design process 的哪部分”。想要把所有问题都准备好是很难的,即使准备了也会忘得差不多。基本上每次面试我都遇上了需要临场发挥的问题。对于这些「需要临场发挥的问题」,我总结出了如下两个策略。

 

1. 为自己争取思考时间
有时候车轱辘话来会说就是因为我都没想好说啥,可因为怕冷场,就开始瞎说。如果真的没想好,就告诉对方我要想一下。我一般会说 “Great question. Honestly, I’ve never thought about it. But give me a sec and let me pull together my answer.” 这个时候我通常都在脑子里用中文思考,因为这是我思考速度最快的语言。那么我在思考些什么呢——
 

2. 迅速在心中搭建一个结构
这就是我要在几秒或十几秒内思考的事情。不管那些语法、词汇什么的,反正逻辑一定要清晰!举个例子。有次一个manager问我为什么想来他们组。我是在面试过程中才知道他是什么组,具体做什么的,所以之前是没准备答案的。电光火石间,我搭建起来这样一个架构:总体(我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局部(客观原因,nature of the problem, opportunity & impact;主观原因——某个经历让我意识到这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个产品与服务)。这里点睛之笔是我的“主观原因“。客观那些谁都会说,甚至还有套路可循。然而主观原因才是真正将我与其他candidate区别开来,并且能打动人心的 。最后这位面试官沉默了一下,说”It’s really impressive”。至于有什么结构,我认为总分结构是在面试这种场景中中最实用的。之前自学过一些 public speaking,发现这种结构很通用,很容易被理解。“总”就是一两句话点明主旨,“分”就是你脑子里那几个bulletin point。牛一点的还可以在每个point之间层层递进。不过,千万别把“总分”当成万金油,有些问题确实不适用。比如 ”How did you start in the UX field?” 我听过许多采访designer 的 podcast,通常大家都会按时间顺序来讲一个故事。于是这又是另一种结构了。因情况来判断如何组织语言,这点很重要。 
 

七、QUESTIONS FOR INTERVIEWER

我觉得这个环节如果 interviewer 聊得高兴,面试成功率会大大提高。心理学有个“近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于是末尾这个提问环节忽然就变得很重要。那么如何选问题,让 interviewer聊得高兴呢?我有这样几个策略。
 

1.  People love hearing themselves talking
 提的问题要能让对方感兴趣,让他们愿意侃侃而谈。经验证明,interviewer 说得越久,他们越高兴。我结果比较理想的几个面试的结尾,都提出过让 interviewer 精神一振的问题,有些人甚至愿意延长预计的面试时间来聊。举个例子吧。如果你面的公司有很大的 user base,那么这么多人,这么多 use case,我这一个产品如何满足众多需求,同时 remain simplicity呢。提个关于 design for large-scale user base 的问题或许比较好。尽量提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问题,但不是挑战到对方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曾经就悲伤的提出过一个问题,对方沉默了一下说他确实没想过,也不知道真正答案,但可以给出他的猜想。那个面试的feedback就很一般,当然也不能完全归因于我最后提的那几个问题啦。
 

2. Probing questions
后期我发现,与其说准备一个问题清单,不如根据对方的回答,提出一些follow-up/probing question有效。 Probing question 一方面表明你听懂了他刚刚说啥,另一方面表示出你对他的回答感兴趣。嘿嘿这么一分析感觉自己好心机… Anyway,能提些 probing question 是极好的。
 

表达共鸣
这是一个在对方说话过程中以有礼貌的形式进行互动的好方法。表达共鸣不是说打断人家开始讲自己的故事“噢我同意诶!有一次,blah blah blah”。看过 Ellen Show 吗?我很喜欢她主持的风格。在嘉宾说话的时候总能恰到好处地进行互动,还不打断对方。可以找找灵感哦。当然也会看到一些嘉宾不自觉打断 Ellen 说话,亮起红灯的同时引以为戒。 
 

八、GENERAL TIPS

 

1. 微笑
 无论对方能不能看到你的脸,微笑都可以被感觉到。即使是 phone interview,你眉头紧锁地憋答案或是微笑地说出同样内容,给对方的感觉真的不同。这是一件很容易做但也容易被忽视的事情,它的影响有时候胜过给出一个 perfect answer。相信我。
 

2. Be Interactive
 面试不是机械地向对方倾倒信息,千万别用长篇大论 overwhelm你的面试官。我在 onsite时候很注重互动,尤其是我对自己给出的答案不满意的时候,会问一下他们有没有建议。有些时候对方会 push back,但至少我也表达出了自己的 openness。
 

3. Don’t bullshit
不会就说不会,切忌瞎说。首先,瞎说是一定会被看出来的。此外,承认无知与错误,虚心向对方求教,这是作为 designer 一个必要特质。
 

 感悟

在面试的过程中我领悟了几个重要的道理,虽然不如以上的干货那么实际,但我认为,是它们真正支持我度过了迷茫、焦虑的时期。
 

1.付出一百分努力,不为结果,而为问心无愧
这几个月来,我基本上每天早上起床就是一杯咖啡,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有时候用电脑画图太久,胳膊用鼠标不太灵活,就贴块膏药继续;躺在床上快要睡着,却忽然有了灵感,半夜一两点兴奋地爬起来打开电脑开始改作品集。其实想法很简单:无论最后 end up with where,以后回顾起这段经历,都不要因为没有足够努力而感到遗憾。这样以来,努力的动机就变得很单纯,也少了一些焦虑。
 

2.相信奇迹
其实每多付出一份努力,就为奇迹出现增加了一些可能性。好比你越努力,你织的网就越大,天上掉下来的那张馅饼就越可能被这张网接住。(哈哈哈这是什么比喻,好想笑!) GrabTaxi 是东南亚最大的两个独角兽之一。有天晚上,我毫无征兆地收到他们 head of design 的邮件,问我想不想面试一下。我就这样开始了这个神奇的面试,也拿到了找工作季第一个 offer 。后来了解到,因为我年初时花了很多精力在 Medium 上写了篇关于 Uber 的分析文,后来被 Tech In Asia 转载,GrabTaxi 的 head of data 就这样发现了我,并把我 refer 给了 design 部门,我就这样拿到了面试。现在想想也真的是很神奇。这是我拿到的第一个 offer,对我有着莫大的鼓励,也让我更加相信奇迹。
 

3.互相帮助
找工作只是通往一个必然结果的过程。不要把面试当做一场竞赛,把身边的同学都看成竞争对手。在这条路上因为一时私利失去了朋友,真的是非常非常不值得。一路上我被许多人的真诚相助感动过,一个印度同学赶去机场前特意到学校帮我练 white boarding;远在三番的朋友通过视频用心地帮我 mock interview ,在我焦虑时候发来锦鲤图片给我转运;前途未卜的时候与小伙伴们互相加油打气、出谋划策;难过时候一起吃个饭、喝酒侃大山,把烦恼都忘掉。现在想来,这些经历真的是找工作路上值得好好记录的故事啊。同舟共济,坦坦荡荡,做一个真诚的人。 

 

 
 
 

顶部图片来源:www.montesea.com

=========================================================================================

不知不觉UXRen社区官网已经两岁了, 在这里小编要感谢那么一如既往支持本站的油茶人。

UXRen.cn欢迎油茶人投稿,提供有价值的资讯、线索、点子及建议。

邮箱:contact@13tech.com.cn

注明:本站内容及数据部分来自互联网及公开渠道,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UXRen社区发布文章均来自UXRen会员原创、成员投稿、活动笔记、翻译组原创或者授权文章,部分文章为转载内容,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请添加qq:497027206(小编Tracy),感谢支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