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认知和情感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emotional-design-04

2014年11月29日,智谷首届创新论坛之“超越认知和情感的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学术报告会如期举办。首先,智谷公司董事长兼CEO张宏江博士致简短欢迎词,他介绍了智谷公司为什么要投资于创新发明以及举办创新论坛的意义。紧接着,荷兰埃因霍芬科技大学著名工业设计专家、设计智能研究组讲席教授饶德伯博士(Matthias Rauterberg)、荷兰埃因霍芬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胡军博士和清华大学副教授皋琴博士分别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饶德伯教授做了题为“User Experience Beyond Cognition and Emotion”的精彩报告。

他从文化的概念入手,指出文化包括态度、准则、价值观、信念、行为、交流及语言等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型塑了人们的意识和潜意识。饶德伯教授详细分析了人类行为控制的二大系统,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人的周围神经系统时时刻刻在感知人自身以及周边的信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深层并行子系统对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处理人就会产生潜意识,潜意识会激发人的非言语行为如生理行为的变化;而潜意识经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协同处理,人就会产生意识。意识会激发人所有行为的变化。

emotional-design-01

结合二类研究:

  1. 激发用户不同心理状态的潜意识的意象刺激是否会导致其不同的生理反应模式;
  2. 用户的不同潜意识的意象体验引起的生理反应的模式是否可识别?

饶德伯教授详细介绍了三个具体研究案例的实验流程设计、受试者、意象刺激影片、受试者的生理反应信号(如皮肤导电性、心电图等)、受试者自我报告的意识、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结果。

饶德伯教授最后得出如下结论:

  1. 潜意识通过生理反应信号是可识别的;
  2. 意识与潜意识引起的人的行为变化不同;
  3. 潜意识对于交互产品的设计与用户体验与意识至少一样重要。

 

胡军博士做了“Design for Social Interaction in Public Spaces”的报告。

胡博士的报告围绕公共空间的交互展开,通过介绍公共空间的交互材料的演进:即自然材料、人造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智能材料,指出了数字和物理材料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

胡博士进一步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公共空间的交互模式:静态、动态、互动以及参与

emotional-design-02

通过动态、互动和参与三个具体的公共空间的交互研究案例,胡博士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来进行交互设计和用户体验评估。

在动态公共空间交互研究案例中,通过投射交互材料的分子动态行为来吸引位于公共空间的人的注意、进而参与来实现动态交互;在互动公共空间研究案例中,通过追踪用户动作,将其融入实时显示的太极运动来吸引人们参与互动;在参与公共空间研究案例中,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将他们的照片发给公共空间进行共享,并可以共同参与互动游戏。

 

皋琴博士做了题为“Understanding Users’ Constrains and Desires in an Era of Smart Technology”报告。

皋琴博士通过两个具体研究案例说明在智能计算时代设计交互产品时如何更好的理解用户自身的局限,以帮助他们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和创造用户新体验。

emotional-design-03

  1. 第一个案例中,针对到老年人心理、生理和健康等方面的特点,皋琴博士调研了老年人触屏交互设计的可用性问题,基于调研结果,皋琴博士提出了设计老年人触屏应用时的指导原则。
  2. 第二个案例中,皋琴博士调研了激发年轻人运动的因素,提出了在设计产品时应将这些因素融入,以促使用户进行更多的运动的设计理念。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学术机构和Intel、阿里巴巴、百度、小米、金山软件等工业界60余人应邀聆听了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信息及顶部图片来源:微博文章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